第三篇 第9章 延伸核心競爭力,創造盈余品質 |
||
貓否股票網 >> 價值投資 >> 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>> 延伸核心競爭力,創造盈余品質 | ||
2004 年 12 月中旬,我前往哈佛大學商學院,參加由邁克爾·波特教授主持、有關提升企業及國家競爭力的講習會。我離開波士頓時,在機場看到當地報紙商業版的頭條,大幅報道哈佛大學圖書館將與 Google 聯手,將哈佛收藏的 1500 萬冊藏書,逐步納入 Google 在線全文搜索的范圍,此計劃也稱為“ Google 書籍搜索”( Google Book Search )計劃。參加此計劃的還有斯坦福大學、牛津大學、密西根大學與紐約公立圖書館等單位。然而在 2006 年 7 月時, Google 因為把英、美兩地圖書館藏書掃描、數字化和放到網上搜索的計劃,與出版商再起沖突,出版商痛批 Google 的數字圖書館計劃對著作權產生的影響。因此,在提升競爭力的同時,難免遭遇困難,這也是必須解決的難題。 記者為此專訪 Google 創辦人之一的佩奇( Larry Page ),問他這是否為了增加 Google 的競爭力,欲甩開微軟、雅虎、易趣、亞馬遜等強敵在搜索引擎上窮追不舍,所采行的新策略。佩奇淡淡地說:“這和競爭無關,我們只是想實現 Google 創立之初的夢想——希望能在網際網絡無所不‘搜'的夢想。”不管他愿不愿承認所面臨的嚴峻競爭, Google 的確需要更多的“搜”主意和執行力,以確保獲利的持續性及穩定性。盈余品質其實就是管理品質,如果競爭力不存在,就沒有盈余品質可言。 對華爾街分析師來說, Google 一向采取特立獨行的作風,嚴禁管理階層向分析師提供任何財務預測,一切以實際交出的營收及獲利成績單為主。事實上, Google 上市時創辦人就曾宣稱,他們不會為了迎合華爾街的預期改變管理作風,也會為確保 Google 的長期發展,不惜犧牲短期的獲利。 2005 年 2 月 9 日 ,在 Google 上市后的第一次法人說明會中,佩奇清楚地說:“我們會毫不留情地追求最高效率的經營方式。”因為自創業開始,他一直熱切地想證明一點——網絡公司是會賺錢的。 能賺錢不一定代表有競爭力,但是能持續、穩健地賺錢,就一定有競爭力。因此,盈余品質就是競爭力最有力的代言人之一。 |
||
上一頁 | 回目錄 | 下一頁 |